无障碍   关怀版 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市内资讯

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来源:市商务局发布时间:2021-06-17 17:53:28访问量:

省政府《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一年来,我市坚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其中,基础设施对接取得新进展,开放平台对接实现新突破,产业协作取得新成效,后花园建设迈上新台阶,体制机制对接呈现新气象。

惠策招才引智全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来到赣州创新创业可以享受哪些人才政策待遇?据介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诚关心人才。全市上下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引擎,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先后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补充措施18条”以及20多个人才配套措施,明确重点引进和培养100(个)产业领军人才或团队,引进和培养1000名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在创业就业、平台建设等方面为各类人才给予最大诚意、配置最好资源、提供最优服务,努力形成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尊才、重才、敬才、爱才已经成为赣州社会各界的共识共为。

在创业就业扶持方面,来赣州创业就业的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获得2000万元的无偿资助,600万元的人才特殊津贴。今年,我市整合优化各类人才计划,升级实施“苏区之光”人才计划,利用5年时间面向市外引进100名、面向市内培养200名优秀人才,入选者可认定为市级高层次人才并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待遇,同时给予20万元至100万元的项目无偿资助。

此外,为提高全社会引荐人才的积极性,我市设立了“苏区人才伯乐奖”,向赣州推荐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引才奖励。

在平台扶持方面,在我市新批准立项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可获一次性300万元奖励,通过国家验收可再获150万元奖励。对获评为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的,分别再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我市惜才爱才,除给予资金扶持外,还主动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我市出台了对市外博士提供免费住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机场绿色通道等配套政策,在20个县(市、区)全覆盖建设了高层次人才产业园,目前,全市已建设5.6万套人才住房。

全力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无差别营商环境

近年来,围绕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当前,我市重点对标大湾区,推出了19个重点领域254项任务清单,全面开展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力争实现“大湾区能做到的我们都要做到”,全力打造与大湾区无差别营商环境。

在简化办事环节上,企业开办方面,我市整合开办事项,优化开办环节,推动线上“一网通办”;纳税方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报表合并申报,纳税次数缩减一次,通过电子税务局进行税种综合申报,实现“一张报表、一次申报、一次缴款、一张凭证”;跨境贸易方面,清理海关证明事项,简化相关事项备案管理;政务服务方面,试行逐步取消工程建设施工图审查,对中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取消图审,对部分低风险审批事项试行“豁免审批”,采取直接豁免、告知承诺、备案等方式推行快速审批;获得用水用气、用电等方面,推行外线工程并联审批、部分小型工程核准改备案等。

 在降低企业成本上,获得电力方面,我市引导用户合建电缆管廊、共享通道资源,减少用户一次性投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降低用电成本。纳税方面,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跨境贸易方面,规范口岸收费及作业,持续开展口岸收费清理,降低企业通关成本。获得信贷方面,规范银行服务收费行为,全市平均担保费率降至1%以下,对暂时困难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执行合同方面,严格落实诉讼费减缓免制度,压降案件执行成本;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公共资源领域,允许投标单位以支票、汇票、保函等非现金方式缴纳保证金。

在提升服务质量上,我市着力打通“数据壁垒”,年底前实现市级自建系统全部打通,国省级系统打通率不低于60%,建成业务中台、统一政务综合受理和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等基础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共性基础数据处理和数据共享支持能力。

另外,对于大家非常关注的赣深高铁建设情况,据介绍,目前,赣州段线下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从2020年12月26日开始铺轨,今年5月16日铺轨贯通,计划年底通车运营。

据悉,赣深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要通道-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贯赣粤两省,途经江西赣州以及广东河源、惠州、东莞、深圳等地市,全长436.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车站14座。其中,赣州段134.5公里,境内设赣州西、信丰西、龙南东、定南西4个站。赣深高铁通车后,赣州到深圳的时间将由现在近7小时缩短至2小时,真正实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经济圈。

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

我市与大湾区“人缘相亲、地缘相近、产业相融”,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合作。随着对接融入大湾区战略的不断深入,以及赣深高铁年底即将贯通,赣州工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启工业化腾飞的新征程。我市将针对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产业外溢趋势,加快融入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现代家居、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医药食品等“1+5+N”产业集群,久久为功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例如在现代家居和纺织服装产业方面,我市加强与大湾区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交流合作,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产业向智能化、定制化、品牌化、国际化转型。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我市积极推动融入大湾区产业体系,对接大湾区超高清视频显示和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承接一批新型电子材料及元器件、新型光电显示、芯片封装测试等重点项目;打造辐射融入大湾区的赣粤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推进一批新能源材料及动力电池、永磁电机、传感器、新能源高端装备等配套项目建设。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方面,我市推动赣江创新研究院、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以及生物医药企业重点实验室,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等平台合作,形成从产业技术研究到产业转化全过程产学研合作关系,合力攻关前沿技术和“卡脖子”难题。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涵括全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5个。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250家,位居全省首位;实现营业收入3387.24亿元,同比增长12.7%,排名全省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1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40%以上。六大主导产业营收占比超70%,现代家居产业实现“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集群产值突破2000亿元;稀土钨产业规模占全国三分之一,赣州稀土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集群产值均接近千亿元。同时,吉利汽车投资300亿元动力电池项目、格力电器投资100亿元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等一批500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建设,将进一步激发我市产业发展活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赣州工业高质量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对标大湾区



不断提升双向开放水平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将赣州打造为全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重要决策部署,努力对标大湾区,不断提升双向开放水平。


聚力招大引强“一号工程”,承接大湾区产业层级进一步提升。我市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三请三回”“粤企入赣”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推动格力电器、道氏技术、大自然家居等一大批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落户赣州,其中格力电器的引进,开创了我市引进投资超百亿元制造业500强项目的先例。2020年,全市引进大湾区投资项目222个,占比达60.32%。今年以来,我市对接大湾区企业100家,其中华为、平安集团、比亚迪等世界500强企业11家,宝能集团、创维集团等国内500强企业15家,长城科技、迅雷科技等行业龙头企业66家。1月至4月,全市引进大湾区开工纳入统计项目85个,新批大湾区外资企业21家。


图片


持续深化赣粤经贸合作,开放型经济新业态进一步丰富。我市落实稳外贸20条等帮扶政策,争取全省外贸“四单(担)融合”在赣州率先试点,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线上线下展会,帮助企业战疫情拓市场,对外经贸逆势上扬。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目前我市在全国第四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城市中,业务类别、业务量、海外仓数量均稳居前列,集聚效应凸显。积极探索“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新模式,与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区“双区联动”项目列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成果清单。积极引导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合作,2020年累计投资总额约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营业额约500万美元。


强化开放平台建设,与大湾区双向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我市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共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打造了“特区+老区”共赢发展的全国范例。今年4月赣深“组合港”开通运营暨“双区联动”跨境电商班列开行,成为“湾区+老区”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通过组合港推动通关模式的改革创新,实现了陆海港资源共享共用、业务无缝对接、货物快速通关。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平行进口汽车试点,港口汽车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截至目前,已累计进口车辆共计1141台,营业收入达5.9亿元,填补了江西省汽车整车进出口产业空白。与深圳等大湾区地区合作开行“深赣欧”“粤赣欧”铁海联运、跨境电商班列,打造华南跨境电商货物的首选和必选通道。今年我市共开行“深赣欧”班列34列,大湾区方向铁海联运班列259列。


图片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


在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中,我市致力于建设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着力打造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红色旅游区、客家文化旅游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一核三区”,持续构建“一核三区三线一网”文化旅游发展格局,积极打响“红色故都”“客家摇篮”“江南宋城”“阳明圣地”四大文化旅游特色牌。


图片


在建设优质项目方面,我市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江南宋城、阳明文化公园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建成运营瑞金红源记忆、兴国国防教育基地、红领巾少年军校、于都初心纪教育培训基地等一批红培研学基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游客消费需求,依托温泉、森林等资源,建设全南鼎龙十里桃江国际芳香森林度假区、上犹温泉度假小镇、汉仙盐浴温泉度假区、石城天沐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石城森林温泉小镇等一批集休闲、康养、养生于一体的康养度假基地。


在丰富产品业态方面,我市不断创新旅游业态体验,全市建设了一批文化内涵丰富、观光体验俱佳的旅游项目,打造了全国首个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乐园——方特东方欲晓、工业与旅游融合项目——南康家居小镇、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的会昌小密花乡、教育与旅游融合的会昌和君小镇等跨界融合新兴业态,成为游客竞相前来的新网红地、打卡点。


图片


在精准营销宣传方面,我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客源市场,精心打造“初心路”“客家情”“阳明游”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引客入赣,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组织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专列游赣州、粤港澳大湾区踩线采风活动,加大市场激励力度,刺激文化旅游投资和消费,目前,已吸引30余批次来自大湾区等市场的旅游专列团队游客到赣州开展红色教育培训、研学、休闲度假旅游。同时,深化与广州、深圳等地区域合作联动,推进赣州与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共享、游客互送。





我市与粤港澳大湾区



合作成效显著


赣州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大量优质农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我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农业合作密切,互动频繁,成效显著。如今,我市与大湾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机制,推动实现赣州-广州农产品检测结果互认,建设了优质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目前,我市已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2家,占全省97%。同时,我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农产品产供销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我市农产品主销地,全市每年有约250万头生猪、2000万羽家禽、10万吨脐橙、8万吨蔬菜销往大湾区高端市场,平均价格上涨了5%左右,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图片


此外,我市开通了赣州“菜篮子”产品直供港澳首发车,开设了赣州“菜篮子”产品进驻粤港澳大湾区市场销售专柜,引进一批粤港澳大湾区龙头企业投资赣州现代农业。我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农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能够让更多安全优质农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让湾区人民共享赣州农业产业发展成果。


文章关键词:
分享文章到
扫码浏览